top of page

【要如何從根本上學會「不要緊張」呢?】

看很多文章都會寫「多練習」,有些同學練習了,還是無法克服緊張的狀態。甚至不太知道要練習什麼?怎麼練習?


在黃小胖表達工作坊中,我們不說「不要緊張」,而是說「跟緊張共處」

課堂中不停地讓同學學習在緊張的狀況下準備並且思考。

 


 

很多學生在第一堂課上台自我介紹的時候,緊張發抖,每一次發表意見時都要喝一大口水或是上廁所緩解情緒。隨著課堂邁進,在無形之中已不需要水壺在旁,甚至一整節課三小時隨著滿滿的課程內容「忘記」上廁所。


第二堂課,學會控制緊張的身體,並學會「聽自己說話」來建立安全感;第三堂課學會有意識地「讓緊張來,也讓緊張走」;第四堂課,「認知各種情緒的存在」,不討厭緊張時的自己;第五堂課,「轉移焦點到表達的核心」而非無用的緊張


至於學生原本來到課堂想解決的問題像是表情僵硬、手腳發抖、不敢看觀眾,這些是緊張所造成的表因。


根本上應該解決的是「自在」與「自信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