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表達困境-學歷好的聰明人需要學會 『表演你的思想』

國中時,成績總是在十名左右徘徊,後續上了私立高中跟私立大學。自己覺得自己有些小聰明,但對於那種『很會唸書』或是『很聰明』的人還是充滿崇拜(或嫉妒?)


成為表演者後,開始有機會打開視野,接觸到不同的生活圈。當主持訪問到那些高材生時, 即便他們不會把學歷掛在嘴邊,但就是感覺得到那種『知識份子』的優越感,他們可能學歷好,或是社團經驗豐富,更甚者兩種兼得,才藝兼備。


這些在天空翱翔的人引經據典、出口成章,讓我就算書寫他們都要多幾句成語才覺得自己有作家的感覺。每次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的時候,就會搬出小人物們最擅長的聽話演技:微笑地等待對方講解(或不講解)。『假裝我聽得懂』是我從小遇到任何師長所培養的生存技能。


這樣的人畢業後各項資源蜂擁而至,問到人生挫折時,那些答案都讓我心底暗自感嘆:『原來有些人的挫折不來自於生存,而是如何維持頂尖』。(哼!)


他們不懂光是要生存就很辛苦,光是付房租想辦法撐過今天都很為難,他們會說可惜沒『存』很多錢,他們會說『投資』很重要,他們可以『分配』資產、時間還有精力。


這樣的人,社交圈也很上層。偶爾跟小胖這種『有趣』的人聊天時,會驚訝於『怎麼可以這麼放得開?』。而小胖會很珍惜跟他們偶然的一期一會,盡力地給予自己能給出的觀點想法,期待這群能人去改變世界(那不是我能力所及的事啊~),但不敢太常跟這些人物相處,畢竟內心有一種自卑,知道自己的『有趣思想』很容易就用罄囉~於是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態度。


高材生不知道的是,本身內向又做表演工作的我,拋棄偶包跟羞恥心,是生存下去的技能。

而我後來才知道的是,拋下羞恥心,是他們可以跟我學習的技能。


因為他們要學會公眾表達時,他們得突破同溫層,他們感受到:原來觀眾不喜歡單純聽講,原來講話需要很多的情緒輔助人們產生共鳴,原來抖音(短影音)影響了人們的注意力極限。


那種感覺就是,原本高手過招只要單純把道理在空中丟來丟去就好,但現在為了顧及大家聽得懂不懂,所以要學會『故事力』、『渲染力』、『情感力』,一個論述被切得七零八落,『證據們』丟在一旁,因為有興趣研究證據的觀眾必須在廣大的注意力戰爭中,先對你感興趣。


開始要點滿『個人魅力』了。


而什麼是個人魅力?觀眾要如何對一個人感興趣?


當企劃編劇們絞盡腦汁開會討論出一個角色的『人設』時,你得知道原來『人設』建立之困難。這個人必須是有人性的,有性格,有故事的。會讓人好奇他是怎麼生存、怎麼選擇、怎麼掙扎、怎麼影響世界?


對於高材生來說,原本都用『內容』來征服世界,沒想過用『自己的故事』來影響世界,不管是出賣自己的『性格』、『故事』、甚至是『情感』,都很需要拋棄羞恥心。


甚至連觀眾聽不懂,要『解釋』給觀眾聽的不耐煩都得壓下來時,這個世界才能讓各種道理流通。


演說=表


表演課能讓你認識人性,探索自我,讓你知道原來一句台詞可以有很多種情緒來讓觀眾產生共鳴;而說話課能讓你掌握表達的結構與邏輯,除了抑揚頓挫外,更重視思想的脈絡還有深度廣度。


而『演說』就是把自己的說話用表演的方式『呈現』、『渲染』,藉以讓觀眾產生共鳴。


在公眾面前表達,請『表演你的思想』。


我遇到幾個同學,很依賴自己的腦袋,相信只要自己能夠消化吸收,就能上台講話,完全無視台下觀眾昏昏欲睡,當這些同學因緣際會來找我時,我都很感謝老天爺,讓他們『必須』得放下身段,學『演說』。


演說不是『只有演』,也不是『要你演』,更多的是理解人性,同理他人,更多的是渴望跨越族群的溝通。


我不夠聰明到能改變世界,但我好想讓這些能改變世界的人,學會演說。




【索引】適合你的上課形式


【勇敢初階班】

→培養表達能力,提升感受能力,重新理解自己的聲音、個人魅力、與表達特色。




【觀點進階班】

→培養個人觀點,用不同角度、立場看事件,多方面思考為幽默表達奠定基底。



【幽默高階班】

→培養幽默感,掌握笑話結構,使說話中的「笑點效果」變得「可以控制與設計」,以及學會欣賞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幽默感。




【有感主題表達班】

→開發與增強「情緒渲染力」,讓說話更有層次與感覺,讓說服及提案簡報更順利。




【私人訓練】

→1到4人「客製化主題訓練」針對想完成的目標「重要的演講、提案」或想在「相對短時間」改善自己的表達問題。(以實體面對面為主,但也可線上進行)



【線上課程】

→影音課程(可無限次重播)+作業+FB專屬社團





bottom of page